从前严厉现在散养都是走极端
从前严厉现在散养都是走极端,这句话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不知道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对自己孩子好,那么下面这篇文章从前严厉现在散养都是走极端一定要看看!
从前严厉现在散养都是走极端1让孩子变得散漫、任性。
还有一种散养,是对纪律和社会规范的无视。
我接待过一个13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,是学校要求他们来做咨询的。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离异,母亲一直觉得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,愧对孩子,所以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,从小学开始几乎每门功课都请家教,在学习上是有要求的,孩子的成绩还不错。
他母亲的叙述有:“我觉得他们的英语老师教学思想太陈旧,不能因材施教。课堂上那些东西我儿子都会了,就打了个哈欠,他就小题大做,批评我儿子。”
后来我去问英语老师,老师说:“他打哈欠的声音大到每个同学都听得到,还伸懒腰,然后扑腾一声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,引得其他同学笑啊、学啊,课都没法上了。”
他母亲说:“数学老师留的作业都是重复性的,他都会了,就不想写了。中国这种题海战术真压制人的创造力,把孩子全变成呆瓜了。我支持我儿子不写作业。老师没话说了,就指责我儿子没礼貌,跟他讲话没有用‘您’。”
数学老师的说法是:“我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,他的声调比我还高,嗷嗷地说‘你就会留作业,一点儿都不会开发我们的创造力,你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理念了。’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,我对他说,你有意见可以提,但你要守纪律,而且跟我说话至少应该用‘您’而不是‘你’ ……此处隐藏1529个字……当时为什么喜欢,后来又为什么不喜欢,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乐趣,等等,都记不起来了。
我们现在来做个假设:当他们一时兴之所至,提出要学围棋或素描时,家长是花钱的那位,所以家长决定跟孩子立个“约”:学习的目的、学习的过程和时间,遇到困难时怎么处理等等。
从有兴趣、好奇,到真的潜下心来去学习、钻研,直至有心得,是挑战,同时也是训练一个人的过程。
藉由这个过程,一个人学会耐心,学会勤奋,学会在有瓶颈的时候如何去鞭策、鼓励自己,学会在有所获得时如何不自满,继续保持好奇和探索,学会协调、安排自己的时间,收获自己“一分努力一份成就”的自信和快乐。
从两三岁时搭积木、拼图到后来上学、学习才艺,到最后选择职业以及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,这些训练都在一点一滴地进行。
小的时候,孩子控制不住自己,容易转移注意力,容易放弃。
此时,需要来自父母的“他律”,帮助孩子慢慢习得上面说的要做成一件事所需的品质,逐步地在十岁以后由他律变为自律。
浅尝辄止,轻言放弃,不仅是虚度时间和浪掷精力,更重要的是错过了从他律到律转换的关键期,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为、“想一出是一出”的习惯。
孩子一次次放弃才艺的学习,可以,由他!真到了孩子不去上学、不愿意高考,家长才慌了。此时再回头补课就难了。
正常的社会行为的要求,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对他的管束,不公平。这时即便他想做到自我控制也已经做不到了,这会让孩子体验到更深的挫败。
这种没要求的教养,孩子是否感激呢?小的时候可能觉得妈妈好,不逼我,不管我,慢慢地长大了,孩子会觉得你并不真的在意我,因为你不操心,无所谓,随我便,你应该尽的责任例如指导、培养等没有尽到。